扫描加微信
免费获取方案
张艺谋被歧视
发布时间:2016-12-07 14:10:06 发布者:铁赢企管
他原来的名字叫做张贻谋,艺谋是后来改的名字。他的父亲和两个伯父都是黄埔军校毕业生,大伯父到了台湾,二伯父被国民党特务杀害了。他的父亲在文革中被打成“历史反革命”。在当时,家庭成分不好的孩子在社会上是比较受歧视的。家庭的困境,外界的歧视让张艺谋过早失去了儿童的天真活泼,养成了沉稳、内向的性格。
据当时的一位老街坊介绍,儿童时代的张艺谋,见了外人不喜欢吭声,总是嘿嘿地笑,没有给大家留下什么太深刻的印象。倒是他的两个弟弟性格活泛。儿时的张艺谋最大的乐趣就是光着屁股去河里游泳,上了学,虽然不是很勤奋,但学习成绩却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
据肖华回忆,她当时是从北京转学过来的,和张艺谋同班,最初对他的印象是蔫不出溜的一个人,但格外聪颖,一脑门子主意,学习成绩非常好,画画很有天赋。肖华也有一定的绘画基础,所以两个人在画黑板报的过程中渐渐有了接触。
后来,两个人之间的好感与日俱增,张艺谋开始有意无意的取悦肖华,随着那场政治运动的不断发展,学校停课闹革命了,两个人开始书信联络。
当“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运动开始在全国波及开来,张艺谋的命运,发生了第一次改变。他的少年时光,就这么不愠不火的结束了。他少年时所受的教育,只相当于初中二年级水平。
一九六八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张艺谋混在一批知青中间,在红旗,锣鼓的开道下,踏上上山下乡的征程。而对于陕西乾县杨红公社北倪村的村民来说,从这天中午开始,村子里将出现四个半大未大的孩子,来这里“扎根儿当农民”。
这四个孩子是:张艺谋、刘全、肖华、李广平。
三十六年后,他们四个人的身份分别是:
张艺谋,国际知名导演。肖华,退休医生,张的前妻。刘全,西安某医院宣传部部长。李广平,咸阳某中医学院康复中心护士长。
谋谋(张艺谋昵称)刚来不久,我们就成为好朋友了,我俩年龄相差不多,我上过几年学,所以和他算是有些共同语言。我家离他们四个住的地儿挺近,所以除了干农活外,平时也喜欢凑一起玩。
吃住:他们来村上时,还没有知青房,就在饲养室大院里的两孔窑洞里安了家,知青有口粮,队里定期分给他们小麦,开始时他们连磨面都不晓得,对着麦子喊:“这怎么吃呢?”四个人都不会做饭,做出来的面片儿成了面糊糊是常事。
谋谋:谋谋是他们里面的娃娃头儿,他话不多,心眼多,个子小、力气大、胆子也大。鬼精鬼精的,大家暗地里都叫他“贼谋子”。我们在一起打牌,他总给我们玩魔术,有些窍道,我至今想不出来为什么。
他和肖华:他和肖华的关系,当时全村人都知道,整日里出双入对,干什么都在一起。感情好的很哩。有一次劳动中肖华扭伤了脚,谋谋马上借了车子把她送到县医院。谋谋妈在他下乡的时候来看过他一次,就是那时侯。至于后来她和谋谋为什么会分开(离婚)?我们乡下人也说不出个原因,不过据我估计,谋谋后来忙事业,家里管不上,肖华一个人带孩子照顾家,可能会有情绪,也许这时他们当时产生矛盾的主要原因吧。
前程
正如乡亲们介绍,张艺谋是一个永远知道他要什么的人,只要达成了自己的目的,你骂他也好,说他也成,他都不回嘴,只是笑。后来回城当了工人,他一直没回来过。过了差不多有十年了吧,他经历了高考,费劲周折上了电影学院摄影系。一次和新闻社的人去新疆采风过程中,路过西安,他和肖华终于有机会再次回到下乡的村里来,当时他带着个照相机,逐家逐户给人照相,村里很多人把这些照片都保存了好久,张艺谋给朝朝诉说他的状况:“在学校里像我这样大龄的学生不多,但我一定要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以后当导演,拍电影。导演,就是管一部电影里所有工作的那个人。“朝朝和他开玩笑:“你狗日的还能当导演?不过,还是好好干吧,有个工作机会多不容易,只要有前程就成。”
现在北倪村里有人家红白喜事时放电影,还是很喜欢放张艺谋导演的。老老少少都知道这里也曾经呆过一个“乡绅”。当年村里的老人有不少过世了。和他一起打闹干农活的,也大多成了爷爷奶奶,用妇女队长的话说:“我也不想老呀,可让这些儿孙们给催老了。”大家都希望艺谋能有机会再回到这个村子看看。帮村里也干点事儿。他们说:“刘全和广平我们还能常见着,村子里有人得病,去西安找他们,他们总能当个事给帮忙。肖华和谋谋妈也时不常回来走动走动。可就是这贼谋子,忙的连个面儿也见不着。”
提起他的电影,朝朝也有话说:“他参与的电影这里常放,里面也时常有他插队的影子,比方《老井》,在他下乡时,就参与过打井呢。”临了,提起这个“弄成事”的老朋友,朝朝还颇有感触的说:“好多年前,谋谋还给我寄来一个笔记本,提过字呢,上面写道: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工人张艺谋
能够入八厂,是我人生中一个带有“决定性”的转机。--张艺谋 2002年
老厂 地点:咸阳国棉八厂
咸阳国棉八厂是一个军工老厂,这里的人,安静、闲适。但经历了从风光到衰落,再到重新开始,多了些沧桑。
招工
1971年,结束了陕西乾县农村插队的知青生活,张艺谋被招工进入咸阳国棉八厂,而他对摄影的爱好及痴迷也是进入八厂以后的事情。当时招工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由于他的“成分”不好,开始始并没有多少厂子愿意接收他。因为张艺谋在绘画、体育方面的特长而对他有意的国棉八厂,为了招他当工人,也专门开会进行了研究。所以,当张艺谋终于由“农民”转为“工人”,成为八厂的职工后,他依然忐忑不安,很有点诚惶诚恐,生怕中间再出现些“事端”来。
进入国棉八厂,张艺谋先后在前纺车间和织袜车间当工人。尽管工种既脏又累,但他仍然拼死拼活地干着。工友们啥时候见他,都是满身的棉花絮絮,工作服油渍渍的。出了车间,摘下口罩,往往是满鼻孔的黑色污物。当时的职工宿舍只有十多个平米,住8个人。他平时不爱回宿舍,一有空就带上8元钱买来的“华山”牌照相机“出发”了。古老的树干,清净的河湾,剥玉米的老妪,赶牛犁地的农夫……他用这部相机把咸阳地区的风土人情拍遍了。
一代伟人毛泽东去世以后,张艺谋手里拿着相机,在人群中钻来钻去,抓拍实景和动人的特写镜头。其中一张后来被多家报刊转载的照片,那画面上几个打着雨伞站着参加追悼会的姑娘,泪水哗哗地往下淌,身上的雨水往下流的动人场景,是张艺谋躲在人背后抓拍下来的。这期间,他节衣缩食,把挣的工资全部花在了购买胶卷和投稿上。
沉淀
由张艺谋主演的《老井》在东京国际电影节获得大奖,他也荣膺最佳男演员称号。一些正儿八经学过表演的电影演员开玩笑说:“看了张艺谋的表演,我们都该去自杀了。”张艺谋只进过摄影系,他的表演、导演才能决非“无师自通”。这与他进入国棉八厂后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他从中找到了自己的“自学之师”--八厂的职工们。
当时八厂员工之间的气氛不错,大家在工作之余,由于爱好而无形中形成了一个个“才子群”。大家时常在一起聚会,教学相长,切磋技艺,俨然是一所业余综合职业大学。
这时期的张艺谋,总是“多边发展”。他将自己融入了这个群落,在书法、绘画、摄影、文学等方面均有涉猎。被称为当年八厂的“四大才子”之一。这时候,他和肖华的家庭生活,也是甜蜜温馨的,虽然两个人都处在事业的爬坡阶段,都很忙,随着女儿的出生,日子更显艰难,但从当年同事们嘴里,并没有听到他家庭不和的迹象,说起他俩,一位老同志说:“没有后来的成功,还有巩俐那挡子事,这两口在当时,还是很美满的”。
吸收
“人要有自己的东西”!这是张艺谋一贯的座右铭。他以自己富于幻想,大胆创造的精神,在艺术的道路上苦苦摸索。长时间的下乡生活使他意识到,弥补自己身上文化的不足,通过知识和技能改变自己的生活,这是他唯一的出路和救命稻草。
所以,他对绘画、书法、篆刻、文学、表演、摄影,几乎样样涉足。什么都要尝试,什么都争取自己有“两把刷子”。白天构图取景,夜晚冲洗剪裁,参加各类活动,一直忙到深夜,他依然乐此不疲。
1974年,“全国美展”和“全国影展”在北京开馆,八厂领导慷慨地派出了“10人进京参观团”,张艺谋以也在其中。当他们一行人跨进展览大厅,真无异于进入艺术殿堂。张艺谋的眼界得到了极大的开阔。
故宫、天坛、颐和园……到处都留下了他的脚印,北京的风光都被摄入相机。回厂之后,还举办了“北京风光摄影展览”。
转折
渐渐的,张艺谋开始有意无意的参加各类比赛,特别是摄影作品,逐渐出现在各类报刊杂志的角角落落。他的《白云深处有人家》获选西北五省区影展,而这副作品,是他七上华山,踏雪卧冰,守候了很长时间才捕捉的奇观。类似这样的优秀摄影作品,当时还有很多。
光阴似箭,年复一年。如今,八厂“才子群”中的一个个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而张艺谋成为其中的佼佼者,集摄、演、导于一身,被誉为“影坛奇才”。但又有谁知道,这都是他一点点“死磕”出来的成果。八厂的七年工人生涯,成为张艺谋艺术生涯一个永恒的注脚。
飞龙升天,必先潜之。三年不鸣,一鸣惊人。对于张艺谋来说,有岂是三年不鸣,可以说,从下乡的那一天开始,他一直在等待,等待着一个“光宗耀祖、飞黄腾达、弄成事”的机会,虽然,他总是不吭声,总是憨厚地笑着。
机会终于来了,在全国恢复统一招生的时候,他终于背起行囊,带着肖华给他连夜煮的鸡蛋,从自己拍摄的大堆摄影作品中挑出60幅作品,趁着去沈阳出差的机会,奔赴北京电影学院招生的考场……
1978年,北京电影学院正式宣布恢复大学本科各专业的招生,当时认为“只有考大学才能改变自己命运”的张艺谋准备报考北京电影学院,尽管报名时,他提交的摄影作品老师们很欣赏,却因为超龄而不得不失去考试的机会。不死心的张艺谋在别人的提醒下,把自己拍的30多张照片装订成册连带一封渴望读书的信寄到了文化部长黄镇处,后来,黄镇给学校下达指示,希望破格录取张艺谋。回忆起这个特别的的入学经历,张艺谋回忆说,“当时电影学院很恼火,我们一进校,就有人贴大字报,揭露1978年高考里边的黑幕和长官意志干扰正常招生工作。显然我是那次‘违规事件’的受益者,别人都以为我跟黄镇沾亲带故的,其实一点儿都没有。”
刚进电影学院时,张艺谋发现同学大多是电影或艺术世家子弟,像自己这种从外地来的学生都很仰视他们,他甚至不觉得电影学院是他能进的学院,觉得它更像一个贵族学校。在4年大学期间,张艺谋很努力地学习,无疑他是优秀的。1982年,他毕业后被分配到广西电影制片厂。同时毕业的还有导演系的陈凯歌、田壮壮、李少红以及以及同是摄影系的侯咏、顾长卫等人。
1983年3月31日,被分配到广西电影制片厂的张艺谋和同学张军钊、肖风、何群成立了青年摄制组,准备筹拍后来很著名的影片《一个和八个》,张艺谋和肖风为摄影,导演张军钊,美工何群。同一天,张艺谋的女儿出生。为了表示新的事业从此开始,也为了表示3月31日是他们平凡生活的最末一天,在导演张军钊的建议下,张艺谋给女儿起名“张末”。果然,张艺谋的事业就此开始步步上升,连连获得成功,当然这是后话。
后来,影片《一个和八个》获得了当年的中国电影优秀摄影奖,在这部被广西厂老导演郭宝昌评价为“摄影构图严重抢戏”的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张艺谋强调造型的拍摄手法。谈起当时的拍摄情形,张艺谋说,“《一个和八个》是我们从电影学院毕业拍的第一部片子,导演军钊是个‘老好人’,听取采纳了我们很多建议,我们愣是把它拍成了一部以摄影为主的电影,在影坛引起很大的震动,震动之后它一定会影响我们这代的创作方向。后来《黄土地》也延续了这种风格。”正是从这部影片开始,中国第五代电影破土而出。
接着,张艺谋和陈凯歌于1984年一起合作拍摄影片《黄土地》,导演陈凯歌,摄影张艺谋。该片延续了《一个和八个》的风格,充分调动摄影手段,以独特的造型表现出黄土高原的拙朴浑厚。1985年该片获第五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摄影奖,法国第七届南特三大洲国际电影节最佳摄影奖。随着这两部影片的问世和迅速获得肯定,一种新电影在中国出现了,中国电影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张艺谋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成功绝非偶然
张艺谋早期摄影作品
铁赢(中国)点评:
成功绝非偶然,机会来临之前要做大量的准备,张艺谋去北京投考电影学院时,如果没有当初积淀下的六十多张摄影作品,文化部长也不会给他批条。
“正如乡亲们介绍,张艺谋是一个永远知道他要什么的人,只要达成了自己的目的,你骂他也好,说他也成,他都不回嘴,只是笑。” 一个人知道自己要什么非常重要,这就是人生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不要在乎别人怎么说,怎么看。
天下没有一步登天的事,不要急于一下子就取得多大的成就。张艺谋的人生经历了农民、工人、摄影师、演员、导演等几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是在为了下一个阶段做准备。所以不管今天的状况如何差,只要努力准备,当机会来临,就能实现一个跳跃。
家庭的幸福是人生中最大的幸福。对于男人来说,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有两件,一个是事业,一个是家庭。很多男人为了追求事业,忽略了家庭。当觉醒的时候,才知道家庭的幸福。一个男人的生命中可能会碰到几个女人,最好的永远是第一个。
张艺谋跟肖华属于糟糠之妻,这段感情最为可贵。在他未发达之时,也曾经历了工作原因使得夫妻分居两地的痛苦,后来经过张艺谋的努力,终于把老婆调到一个厂工作。久别重逢,那种滋味应该是很幸福的。
下一篇:原来唐嫣出名全靠父亲
上一篇:一个瞎子的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