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l

铁赢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铁赢动态 > 员工培训故事

杨振宁的成长故事

发布时间:2016-12-09 14:54:10 发布者:铁赢企管

      在杨振宁的儿童时代,对他影响最大的还是他的母亲,是母亲对他的启蒙教育。在父亲远渡重洋美国留学的日子里,母亲罗孟华与杨振宁在家相依为命,她为家倾注了 全部的爱。那时,军阀混战,她带着杨振宁生活在老家安徽合肥。当时合肥是兵家必争之地,军阀经常打来打去的,炮弹时常落到杨家附近。凡是遭到危险的时候, 母亲总是抱着小振宁跑到乡下或医院躲藏起来。

 
     尽管当时形势恶劣,但没有接受过新式教育,只略懂些古文的母亲总是抽出 时间坚持教小振宁认字。在他4岁时,母亲把纸剪成一个个方块,在上面写上字,不断地抽出来让小振宁去认。一年之间,母亲竟教杨振宁认识了3000多个汉 字,是使杨振宁一生受益的3000个字。半个世纪后,他回忆说,那是妈妈为你的人生打下扎实基础的起步阶段,“我在4岁时,母亲教我认方块字,花了一年多 时间,共教了我3000字。现在,我认识的字加起来,估计不超过那个数字的两倍数。”
 
        杨振宁5岁时,母亲又专门请一 位老先生教他读古文。老先生教的是《龙文鞭影》,“龙文”是良马,“鞭影”即奋蹄疾驰,不须驱策。这是一本中国古代传统的启蒙读物,四言韵文文体,读来琅 琅上口,其中有许多自然知识和历史典故。杨振宁凭借熟识3000字的功底,很快的把《龙文鞭影》背得滚瓜烂熟了。从那上面,他不权学到了中国古文,还受到 了自然知识的熏陶。
 
       杨振宁所受的家庭教育给了我们很多启示:一是父母的关爱。母亲对孩子的爱是最大的正面因素,是孩 子成长的健康动力;二是孩子在童年时期掌握一定数量的中国文字和一定的古文基础是相当重要的,这里不只是一个简单的认字问题,还是中国文化、美学知识对孩 子的熏陶过程,必将提高其一生的修养。
 
       杨振宁常说,科学家就是在外人感觉最枯燥的物理研究中,也总能看到中国山水画的诗情画意,总感受到物质运动中体现的爱憎力量;而师中名师,更能感觉到他们鲜明的个性风格。如果没有这些感觉,就不可能有激情,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研究。
 
       在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杨振宁博士发表的《父亲与我》一文中曾经特别提及过一件事:“我九、十岁的时候,父亲已经知道我学数学的能力很强。到了十一岁入初中的时 候,我在这方面的能力更充分显示出来。回想起来,他当时如果教我解析几何和微积分,我一定学得很快,会使他十分高兴。可是他没有这样做;我初中一与初中二 年级之间的暑假,父亲请雷海宗教授介绍一位历史系的学生教我《孟子》。雷先生介绍他的得意学生丁则良来。丁先生学识丰富,不止教我《孟子》,还给我讲了许 多上古历史知识,是我在学校的教科书上从来没有学到的。下一年暑假,他又教我另一半的《孟子》,所以在中学的年代我可以背诵《孟子》全文。”
 
       在他的自传中又写道:他在中学阶段念书时,父母要求他背诵孟子。当时的他没有选择说不的权利与勇气,只好勉为其难,把整本孟子装进记忆中。他上大学后,学习 自然科学,一路走来极为顺利,并获得国际的肯定。但是,说来奇怪的是,他幼年时所背的孟子,在成年之后,居然成为他做人处世的基本原则。换言之,孟子的话 在他心中形成一套价值系统,每当他面临人生的重大抉择,都会提供明确的答案。因此,影响他最深的,并不是他所专长的物理学,而是两千多年前孟子的思想。杨 振宁博士在科学研究中重大思路的形成也得力于中国古代文化理念:我之所以怀疑O.Laporte的奇偶不灭定律,这和我在西南联大读《易经》的心得有关。 《易经》中既有阴、阳相似的道理,同时却也有阴阳消长或阳盛则阴衰,阴盛则阳衰,剥久必复,否极泰来的道理。
 
        类似杨振宁先生的例子还有很多,这就是文言文传递的中国古圣先贤智慧经验所蕴含的潜在力量!其重大的社会意义还不仅仅于此。一九八八年,世界各国诺贝尔奖得 主在法国巴黎集会,会后发表的共同宣言中提到:“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二千五百三十年前中国的孔子那里去找智慧。”

在线咨询

qq:174479395
bg

扫描加微信
免费获取方案

团队心态测试团队执行力测试
phone
重庆管理培训铁赢公司